走“玉村”看变化|“玉村”迭变的幸福密码

无敌椰子 美食 2024-11-19 1 0

走“玉村”看变化|“玉村”迭变的幸福密码

  从半封闭半开放的乡土社会到文明富足的城市社区,从菜园经济到集体经济和个私企业蓬勃发展、同频共振。84年,岁月更迭,“玉村”利用靠城优势,依托专业市场打造核心商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居民共享改革红利,走出了一条服务于城、得益于城的路子。“玉村之变”是近年来“玉溪之变”的生动体现,映照着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的轨迹,其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中卫社区展新颜。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江 摄

  服务于城 得益于城

  凌晨四点半,彩虹蔬菜批发市场开市。菜农、商贩络绎不绝,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市场负责人冯林穿梭于摊位之间,维护市场秩序、监督食品安全、调解市场纠纷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

  “作为玉溪中心城区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彩虹蔬菜批发市场除了供应红塔区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企业外,还辐射昆明等地。”冯林说。据他介绍,该蔬菜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彩虹批发市场D区,于1991年建设,1998年完成提档升级,现有240多户经营户,每天的人流量达5000余人,日交易量约900吨,年交易额约4亿元。

  自筹资金1800余万元建设彩虹批发市场无疑是红塔区玉带街道中卫社区产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91年11月,彩虹批发市场建成开业,次年1月20日,市工商、商业、供销部门在该市场举办首届年货街,设摊位136个,1.5万余个品种进入市场交易,赶集群众达上万人次,商品成交额达2000万余元,可谓盛况空前。经过几次提档升级,目前该市场占地41亩,分为A、B、C、D四个片区,有铺面420间,摊位500个,可容纳经营户800余户,主要经营蔬菜、粮食、食品、百货、生活日用品、茶叶、针纺织品的零售批发。

  其后,中卫社区又先后建成旧货交易市场、彩虹家私广场、大米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形成彩虹商业广场、兴玉商业广场、阿富尔连锁酒店3大核心商圈,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之时,进一步聚集人气,带动创业、扩大就业。

  2011年开业的淘宝街是由美食区、商店区、百货区、杂货区等多区域融合形成的夜间消费场景,占地17.67亩,共有铺面百余间、商铺面积11000平方米。华灯初上,特色奶茶小吃摊“冰泰啡”前早已排起了长队,老板娘梁慧正在熟练地制作奶茶,面前的摊位上新平小黄牛干巴、纯手工迷你糖葫芦、水果钵仔糕等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因为听说淘宝街生意火、人气旺,原本在大理工作的梁慧于2020年回到玉溪,在淘宝街美食区开始创业。“淘宝街交通便利、知名度高、也非常接地气,我现在每天的销售额在1000元至3000元左右,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到淘宝街消费,感受淘宝街夜市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梁慧说。

  “多年来,中卫社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坚持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旧村改造为条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思路,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服务于城、得益于城的路子。”玉带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波表示。

  服务于城、得益于城——这是中卫社区的探索和实践,也是社区群众的切身感受。“有了专业市场,我们有了集体分红,也有了就业岗位。光我们小组在彩虹蔬菜批发市场从事市场管理工作的就有4人,每人每月可领到2800元至4000元不等的工资。”冯林告诉记者。

  共享发展成果 幸福指数提升

  在《云南三村》中,地处城郊接合部的“玉村”是个有156户、785人的商品性菜园村,除了耕田和种菜,村民还发展织布、养鸭等副业。84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玉村”已从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乡土社会向文明富足的城市社区转变。目前,中卫社区下辖中卫村(1至4组)、徐百户屯、大河边、张村四个自然村,共9个居民小组、4594人,其中,中卫村耕地已全部被征用,仅有预留发展用地237.8亩。

  没有土地了,日子怎么过?为了让离开土地的群众生活有保障,“玉村”人在时代潮流中敢闯敢试,抢占先机。中卫社区因势利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城边、街边、路边的区位优势,采取“筑巢引凤”“借鸡生蛋”等方式,加速专业市场培育和建设,商业服务设施显著改善,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的品牌效应和繁荣带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和个私企业蓬勃发展、同频共振。中卫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卫社区小组及居委会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85万余元,在现有的802户个私企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792户,占企业总数的98%,第三产业已成为社区的支柱产业。

走“玉村”看变化|“玉村”迭变的幸福密码

  旧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卫社区从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的重要支撑。从1990年开始,中卫社区的发展纳入玉溪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开始实施道路、交通、自来水、绿化、电力、电信等配套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同时,开启“拆旧建新、改造旧村、内涵挖掘、盘活存量土地”的旧村改造之路,对居民的住宅进行统一规划布局。1998年至2003年,中卫社区共投资1.2亿元进行旧村改造,旧房拆除率达98%,新建住宅1025套,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从7.4平方米增加到87.09平方米。

  通过旧村改造,43岁的中卫社区四组居民张兴荣在彩虹家私广场对面建起了四层小楼,一楼设计成了临街铺面。目前两个铺面一个出租,一个自主经营桶装水和便利店。“集体分红每人11500元,房租2万元,再算上经营便利店和桶装水的收入,一家5口一年的收入也有10多万元。”张兴荣告诉记者。

  69岁的中卫社区三组居民冯荣兴则用自家的民房开起了小旅馆。除了小旅馆的收入,他还有国家和小组给的养老金,年底还有集体分红和社区慰问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这些年社区变化大了,环境优美、道路畅通,家门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玉带街道综合文化站,看病和休闲娱乐都很方便。”冯荣兴说。

  专业市场的繁荣,在为居民带来丰厚的集体分红之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租赁收入。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卫社区有小旅馆50余家,每家年盈利在8万元左右。平均每幢房屋每年产生租赁收入2.5万元,居民年租赁收入总额达1600万元。

  “中卫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23年,社区的分配总额达1962万元,最高的小组人均分配达11500元。社区还额外从自身产生的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资金对享受集体利益分配的人员及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返补和慰问,年发放总额达146万元。”中卫社区党总支书记冯志坚表示。

  党建引领 善作善成

  2000年以来,中卫社区先后获评玉溪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总支、玉溪市文明村、玉溪市文明社区、玉溪市敬老先进社区、云南省文明社区、玉溪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卫生村等。2023年,其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从吃不饱、穿不暖的乡土社会到富足康宁的幸福社区,中卫社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其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启示有哪些?

  显而易见,优越的区位条件是中卫社区发展变化的独特优势。《云南三村》中提到:“玉村之所以能在玉溪县发展成商品蔬菜主要基地之一,又是得力于玉溪是个滇中商业中心,交通便利的县,具备了使玉村河边沙地发展成为大片商品性菜园的条件。”1956年和1973年,玉溪先后修建了玉带路和彩虹路。1990年起,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昆玉铁路、昆玉高速公路、珊瑚路、中卫路、玉兴路等道路纵横交错,加上坐落于辖区内的玉溪汽车客运中心站,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中卫社区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

  党建引领是中卫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组织保障。在刘波看来:“中卫社区历届领导班子善思善谋、担当作为,充分整合利用辖区资产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通过专业市场建设增强了区域发展后劲。”为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中卫社区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社区的各项发展项目,定期召开经济发展专题培训会,并邀请辖区内的成功人士代表与居民一起研究发展方向及对策,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自主创业,实现集体、个体共同发展。

  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主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从一个贫瘠的城郊村落发展为富裕的城市社区,中卫社区84年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胜利。”多次到中卫社区调研的红塔区社科联副主席桂茜说。她认为,正是集体所有制让居民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市场机遇,在城镇化进程中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红利,建市场、筑高楼、合作经营、招商引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为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卫社区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据统计,中卫社区每年用于民生保障的资金占集体经济收入的70%左右;三年来,共发放敬老节社区慰问金11.85万元、小组慰问金34.67万元;向高龄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160.3万元。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化。新征程上,中卫社区将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社区的当家人,冯志坚寄望于通过提档升级,进一步激发专业市场活力,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刘波表示:“玉带街道将把中卫社区作为未来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借助城市中轴线建设的契机,以传统专业市场提档升级为主导,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以重点业态提质增效发展带动整个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振兴。”据刘波介绍,下一步,中卫社区将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拓宽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完善城市路网建设,促进昆磨高速以西片区发展;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片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同时,围绕现有专业市场实施城中村改造,腾挪低效土地,盘活西河路、彩虹路周边土地资源,打造红塔区专业市场集群,持续深化“玉溪之变”中的“玉村作为”。

  玉溪市委党校教师李洪亮和同事围绕中卫社区84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他认为,“玉村之变”所铺展开的时代画卷,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缩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实现“玉村之变”的力量源泉,始终镌刻于“玉村”人的血脉之中。“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征程上的‘玉村’一定会交出更加亮眼的答卷。”李洪亮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耀华 李文雯)

  编后:84年的历史变迁,84年的人事沧桑。10月23日起,玉溪市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走“玉村”看变化系列报道陆续推出了《从破“土”而出到融入城市——“玉村”84年变迁轨迹追寻》等6篇专题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共情。今天,系列报道最后一篇《“玉村”迭变的幸福密码》也与读者见面了。

  沿着费孝通的足迹,在与“玉村”84年的历史对话中,记者用行进式采访的方式记录、讲述、解读“玉村”故事,从“玉村之变”看“玉溪之变”,力图通过对“玉村”这只“麻雀”的解剖过程,厘清“玉村”发展的前世今生,讲述几代人的生活、成长、奋斗,在采访中激活历史与记忆,在写作中锤炼现实之思,以期读懂“玉村”与新中国发展同步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社会,展望未来中国发展。

  力量永恒,号角催征。感谢读者,一路同行。

  短 评

  守正创新 做活城市经济

  □ 碧落

  84年来,中卫社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秘诀在于:始终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玉溪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的实施意见》,为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前,玉溪正不断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动昆玉同城化、红江一体化。作为中心城区由西入城的门户,中卫社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正在推进的城市中轴线建设,也将为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守正创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新征程上,中卫社区要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要实现思想之变。中卫社区党组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才能带领群众在改革的洪流中享受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面对如何进一步融入城市、如何更好地经营城市的新命题?中卫社区党员干部唯有主动求变,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带领群众思变、谋变,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才能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

  其次,要实现发展之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卫社区现有土地已难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让最少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应?要结合城市中轴线建设的契机,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路网建设,腾挪低效土地,打造专业市场集群,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最后,要实现产业之变。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长久以来,中卫社区已形成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的核心商圈。商圈聚人流、物流、信息流,但也存在产业体量小、质量不高、辐射带动不广等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积极谋划好专业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和品牌打造工作。要与时俱进引入新业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同时,还要引导专业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区域性商业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