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读物升温,味蕾藏着城市记忆

无敌椰子 美食 2024-11-22 2 0

  舌尖上的美食何以销魂?或许正因味蕾凝结了尤其感性的城市记忆与风土人情,照见乡愁,也蕴含了当下文化发展。一批饮食文化类人文读物在图书市场持续升温。

  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海派文化美食串联起沪上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影响一批批新老上海人,并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上海的文化姿态。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上海老香斋食品有限公司主办的"用点心讲好上海故事——《海派文化地图(精华卷)》新书发布会暨‘非遗美食与海派文化’夜读沙龙"现场,书香与点心香气齐飘。

  "海派文化地图"丛书自2016年由上海市政协牵头启动编撰,今年7月丛书精华卷也是最后一卷出版,标志"海派文化地图"丛书收官。丛书按照上海行政区域把一个个海派文化的地标、人物及其背后故事串联起来,阐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区内发源、分布、发展轨迹,展现了城市精神与文化性格,为广大海派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了解上海、行走上海的文化手册。

  现场读者品尝了由"中华老字号"老香斋准备的传统点心,进一步了解丛书出版背后的故事。主办方期望通过阅读与体验活动,提供回味与传承海派文化记忆的平台,感受到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丛书总主编柴俊勇,上海老香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主题出版中心主任钱方针出席并致辞。"海派文化地图"丛书长达九年的出版过程也是文化的传承与接力:从图书出版到文创发行、美食活动等各种形式,相关宣传推广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徐锦江发表主题演讲,从海派文化的内涵范畴出发,讲解海派文化的研究学理与现实关照。

饮食文化读物升温,味蕾藏着城市记忆

  对谈环节中,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郑龚、老香斋高级研发总监项志群与丛书作者潘真、李晓栋围绕海派文化的传承心得展开探讨。历经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海派文化研究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其规模与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海派美食走过怎样的文化变迁之路?《海上食韵》新书分享会近日在上海思南书局举办,作者祝淳翔、徐凡与嘉宾周力从图书馆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民国老照片及书刊中海派美食影像与故事,分享了民国美食记忆、老上海人的美食故事和上海美食文化变迁以及上海食品工业发展。

  排骨年糕、阳澄湖大闸蟹、盐汽水、辣酱油……等海派美食在书中齐聚,全书采用两种视角进行探讨:一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上海美食如何反映出外来人口的口味集聚与融合;二是追溯美食变迁,展示了上海城市变化的烟火气。书中还提到西风东渐对上海美食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移民对海派饮食文化的贡献。

  他们表示,《海上食韵》不仅为读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视角,探索上海隐藏的美食故事,也提供了深入了解上海美食的途径,激发读者自行探索历史的兴趣。

  由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不止是粤味——《广东食语》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 这部聚焦粤菜形成关键期的饮食文化著作,以学术为底蕴,以随笔为表达特色,通过海鲜、点心、腊味、鱼生、边炉、西餐、月饼等表征性广东食品或饮食方式考证钩陈,以点带面地呈现粤地饮食历史发展,也给读者带来活色生香的品味诱惑。

  《广东食语》作者周松芳表示,粤菜发展具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注重美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民国时期粤菜在饮食领域地位很高,有"食在广东"的说法。如今,广东的酒店还会根据民国菜谱复刻名菜,以味蕾连接历史。《广东食语》聚焦粤菜形成关键期的饮食文化,通过海鲜、点心、腊味、鱼生、边炉、西餐、月饼等一些表征性的广东食品或饮食方式考证钩陈,呈现广东饮食发展。"粤菜发展背后所隐藏的饮食文化脉络以及经济、地域等因素对美食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对当下有所启示。"

  作者借"一个词是一部文化史"方式,通过京沪一些关键人物,如容庚、郑天锡、傅彦长等,考述粤菜馆在北京和上海的传播发展史,通过谭延闿与江孔殷这对进士同年的饮食交往,余绍宋与梁鼎芬、梁启超、黄节等饮食情缘,顾颉刚在广州两年的宴游生活,呈现了粤菜江湖风雅情致以及粤菜史文化特质。

  "粤菜备受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粤菜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符号,粤菜创新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新体验等。"陈佳勇表示,《广东食语》记录了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变迁,很有意义。周松芳作为学者对美食文化研究和相关史料爬梳整理,让读者看到粤菜历史变迁。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阳表示,我们对美食总有一种天生的向往,人人会吃,大多数人爱吃,但能把美食这件事研究得如此明白的人少之又少。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