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界喜获丰收,获奖者代表登台讲述:热爱与坚守足以打动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璐怡
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坚守,每一个收获,都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和贡献。11月11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我省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在杭州举行。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部分获奖代表上台接受褒奖和祝贺。
今年,浙江新闻界喜获丰收,全省共有640件作品获浙江新闻奖。刚刚揭晓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中,我省共有23件新闻作品获奖,我省杨川源同志荣获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总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一,并创下了历年浙江获奖数量的新纪录。
这些作品何以打动人?在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报告会上,获奖代表、先进新闻工作者先后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在总书记作出关于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后,浙江日报于2019年改版推出沉浸式体验报道新闻专栏《亲历》。栏目聚焦讲好浙江人民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故事,挖掘浙江人民围绕中央、省委中心工作的创新实践,体验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推动采编人员践行“四力”、转作风改文风。
“当体验过沉浸式采访带来的那种震撼,就不会再允许自己在专业上有所懈怠,甘当一个‘搬运者’。”第34届中国新闻名专栏、浙江日报《亲历》栏目主创代表霍建虹说,亲历叙事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多的是质朴平实的文风,“因为有了坚持行走的双脚、第一视角的观察、与人民群众共情的思考,笔尖自会流淌出鲜活的作品,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5年来,专栏的主创人员迈开双腿,走入山村海岛、企业学校、社区街道,与群众同劳动、共甘苦,采写稿件近千篇,出版了460多期。
创新讲好总书记故事、阐释好总书记思想,是浙江新闻界一直努力的方向。去年8月,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第一视点”专栏,通过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循迹溯源,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浙江贯彻“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
第3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浙江日报“第一视点”开篇之作。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主要作者之一的王世琪对采写经过仍历历在目。安吉余村是同志首次提出并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地方,老典型怎么讲出新故事?刚接到任务时,包括他在内的三位作者,“心里都没底”。
为此,他们长驻余村近一个月,采访对象达数十位。采访结束,稿件成稿又先后经过15次大大小小修改,最终见人见事见细节,生动呈现了在总书记思想指引下,余村18年来走过的绿色发展之路。王世琪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文孕育诞生的过程,不止是一次新闻采写过程,也是他们锤炼“四力”的过程,更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
这次采写也让他感悟到,一篇优秀的“第一视点”报道,一定是扎实采访和精心打磨的结果;一定要充分体现总书记思想的高度;一定要跳出浙江看浙江。
从浙江走向全国的,还有第3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行”系列报道。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总书记指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诸暨市融媒体中心牵头发起、精心策划实施了这一国内县融首个超大规模新闻行动。行动联合全国100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全媒体报道200多篇,全网点击量超亿次。
“诸暨是‘枫桥经验’发源地,我们融媒体中心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面旗帜高高举起。”主创代表徐林焕在分享中表示,“花开中国”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次破局之战,通过精心策划、主动出击、探索协作,打破了县域媒体界限。在实际操作中,中心各平台骨干尽锐出战,走进20多个省区市,深入基层社区、田间地头,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全媒体调研成果,使得作品既有新闻的生动,又有调研的厚重。
破局,也是当下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传统媒体人如何突围?
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宁波广电集团记者邵亦琛讲述了自己在制作“宁波的哥姚师傅”系列视频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传统媒体时代,我们似乎是把故事讲给‘一群人’听,而新媒体时代,听我们讲故事的不是‘一群人’而是‘每一个人’。”在她看来,找到打动人的情感连接,就能实现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也正因如此,“宁波的哥姚师傅”的3个视频最终全网点击突破了14亿,点赞量突破1000万,真正实现了正能量变成了大流量。
新时代记者转型之路怎么走,同样是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浙江卫视高级记者杨川源一直思考的问题。
话语怎么转,思路怎么转,方式怎么转?23年来,为了找答案,她走田埂、进车间;战高温、迎台风;过草地、上高原……“办法只有一个:蹲。”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在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她始终坚持蹲下去。也是在蹲下去的过程中,她和团队完成了《“并村”之后》《陈立群的最后一次家访》《数字化改革之道》报道,并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如今,她依旧在“深蹲”一线,并在单位支持下在全省十一地市共建“基层观察点”,带动更多市县记者到基层抓内容、做传播。